從身邊的鄉鎮微笑出發,發現最在地的台灣。 —— 微笑台灣319鄉+
千禧年初,台灣正式邁入「週休二日」的工作休時模式。國人有更充裕的時間外出踏青旅遊、嘗試探索未知。在這樣的環境氛圍之下,天下雜誌發起了「319 鄉向前行」的活動,嘗試透過旅途中蒐集 319 鄉鎮的紀念章,來帶動國人深入了解自己生長土地上的大小事。
319 鄉鎮護照的活動得到空前的迴響,成功地將微笑台灣,型塑成台灣深度旅遊與地方生活的最佳代名詞。如今的微笑台灣以發行季刊雜誌,並透過Podcast等多媒體經營,「發現台灣每一個故事,讓家鄉與生命重新連結。」
你(妳)是哪裡人?
早些年前,我們或許會有點不好意思說出自己是哪裡人,是來自於客家聚落、小漁村、或是原住民部落。也因此,微笑台灣編輯群經由實地深入訪查介紹,讓國人漸漸地意識到,原來自己的故鄉、生長的土地上,有著動人美麗的故事以及血脈傳承的文化,持續不斷地正在發生。
微笑台灣希望透過不同面相的呈現手法,大家從心認識台灣。有了屬於自己地方的光榮感、更認同自己的身份。站在眾人的面前,能自信滿滿的說出屬於自己的故事,唱自己的歌。「我是台南佳里人,你是雲林西螺人。」從此之後,家鄉的名字更加明確響亮!
佩書分享一位原住民朋友武撒恩的故事,那時還在台北工作的他,有天興高采烈詢問舅媽,能否帶著好友一同參加原鄉豐年祭? 「我們排灣族辦的不是豐年祭,是小米祭的啦!」滿心歡喜的他,當下迎來當頭棒喝。活動會場上,當族人們開心地打成一片,他卻躲在旁邊沉默流淚,眼淚是因為他驚覺從小到大,未曾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。在那之後,武撒恩決定回到家鄉,重新感受土地的悸動、體會單純而前所未有的滿足生活。台東金崙「打個蛋海旅」,就在這樣的緣由下誕生。(延伸閱讀:台東太麻里日升之鄉,到金崙「打個蛋海旅」離線小住,過一段南迴解憂生活夢)
負責任的旅行,一起當個金牌旅人
然而,當旅遊風氣逐漸開啟,一份旅行素養調查卻同時發現,台灣旅宿業每年提供 3500 萬份一次性備品、旅途中多數人的用水量,是日常生活的三倍; 疫情後國旅蓬勃發展的推波助瀾之下,台東單月的垃圾量更較前一年多出 500 公噸,旅遊業似乎不再是印象中的無煙囪工業。
微笑台灣於是在2022年推動「負責任的旅行,一起當個金牌旅人」的永續旅行。除了減少環境超載造成的生態文化傷害,也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(SDGs)及全球永續旅遊委員會(GSTC)的規範。
「過往國人的認知,永續行為幾乎等同於環保節能,大家擔心永續旅行很克難、非要騎單車、甚至住宿空間沒有空調,永續旅行令人卻步。」但真的是這樣嗎?
永續,不只是環保
其實,永續旅行中,環保節能只是其中一部分。文化的保存延續、支持在地經濟發展,都是永續旅行的面向。微笑台灣為此提出並倡導金牌旅人七大行動。
- 選擇平日、淡季出遊。
- 入住環保、永續旅宿。
- 自帶盥洗用品、環保餐具。
- 靈活運用大眾、共享交通工具。
- 參與合法且在地經營的體驗遊程。
- 消費支持在地生產銷售的伴手禮、餐廳。
- 尊重在地文化與生態環境。
佩書鼓勵大家親身參與體驗,經由大家的起而行,一點一滴使永續觀念普及流動,「透過我們的在意,去帶動地方地在意。」
一邊聽著生動的講座分享,祥成夥伴眼神發光,因為不禁回想起上個月的員工旅遊。在許多環節裡,我們似乎已不經意地實踐了永續旅行。
兩天一夜的行程,我們理解尊重東源部落的原民文化、體驗維護社頂公園生態之美、品味秋月姐精心烹調的在地食材、更於下榻飯店相互提醒,自主性減少使用瓶裝水及一次性備品。 永續旅行,原來不只侷限在環保議題,也包含了在地消費、人文關懷、參與在地導覽等等。永續旅行,原來也可以輕鬆無負擔!
活動後記:
聽到祥成行的員旅行程,佩書有感而發「許多企業在談永續的議題時,最終都只是產出一份ESG評估報告,不一定會落實執行下去。當聽到祥成行雖然規模不大,卻默默地在生活與工作中實踐永續這件事,讓我很感動。希望將來有機會,可以分享祥成行的故事給更多人知道」。佩書更打趣地跟我們相約,明年一起參與祥成行的員工旅遊,一起發現更美好的島嶼風景。
興高采烈地討論著下一次的出遊計畫,同事們把今天的收穫,洋洋灑灑列入了下次旅程清單之中:
搭乘大眾交通工具
多停留一點時間的慢旅行
玩在地吃在地買在地
體驗當地文化、跟當地居民交流、選擇週間旅行
支持當地食材及商品協助發展在地經濟,讓旅人與地方友善共好
透過學習日的分享,大家都對永續旅行有了更深一層的了解,也經由夥伴們將想法傳遞出去,進而去影響更多身旁的人,並且把這個共好的影響力擴散出去!總經理承漢感性地說。「我們永遠不會知道每一件小事可以帶來什麼影響,所以也就不用去設限,只要做就對了!Just do it !!」